明代李時珍著的《 本草綱目》 一書,是世界上影響最大的一部本草專著。不僅在國內(nèi)有30 多種刻本行世,自1783 年開始,先后被譯成日文、拉丁文、德文、法文、英文、俄文等多國文字,風(fēng)行于全世界。
《 新修本草)) (亦稱《 唐本草》 )則是我國和世界上最早的藥典,它比國外號稱最早的《 紐倫堡藥典》還早800 余年。
西漢末年的《 五十二病方》 ,是我國和世界上最早的醫(yī)方書。
南北朝時期的《 雷公炮炙論》 ,是我國最早的中藥炮制專著,它總結(jié)了焙、蒸、炒、煮、炮、鍛、浸等多種炮制方法,但文句古奧。
唐代藥學(xué)家、伊朗華人李殉編著的《海藥本草》 ,是首次溝通中外藥物的藥學(xué)專書。
宋代蘇頌等人編的《本草圖經(jīng)》 是我國第一部刻版藥物圖譜,不僅品種多樣,且繪圖逼真,圖文并茂。
由北宋政府頒行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是我國最早由政府名義刊行的藥局方。
公元2-3 世紀時皇甫謐編著的《 針灸甲乙經(jīng)》 是我國最古老而且又最完整的一部針灸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