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海南綠檳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應用現代生物技術,在低溫條件下(60℃以下)對檳榔進行提取,完整地保留鮮檳榔的天然成分,同時靶向去除其中影響安全性的成分,制備檳榔多酚等提取物(以下簡稱“檳酚”),建立檳酚制備工藝和質量標準;以檳酚為食品原料,開發檳榔口香糖、充氣糖果以及固體飲料等健康、安全、質量可控的現代檳榔食用新產品,拓展檳榔的應用領域,建立檳榔口香糖、充氣糖果、固體飲料等檳榔新食品產品的制備工藝和質量標準;開展檳酚和檳榔食品的安全性評價。
惠農 檳榔在我國引種栽培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截止2014年底,海南檳榔種植面積為141.1萬畝,收獲檳榔果面積97.2萬畝,年產檳榔果23.1萬噸,產量占全國(不含臺灣)總量的98%。全省約有50萬戶近230萬農民種植檳榔,是繼橡膠之后海南第二大熱作產業。但海南檳榔加工業較弱,深加工是海南檳榔產業發展的短板,主要向島外提供原料,僅占檳榔產值的幾分之一,缺乏定價話語權,榔農利益無法保障。綠檳榔公司檳榔深加工新型技術的應用使檳榔鮮果的利用率增加30%以上,檳榔價值提高40%以上,公司檳榔產業深加工項目將快速有力促進海南檳榔種植業增效、農民增收,助力海南檳榔產業轉型升級。
綠色 作為傳承千年的休閑食品、快速消費品,嚼食檳榔能使人身體發熱,面部紅潤,微微出汗,產生欣快感和舒服感,并提高人的耐力。目前世界上有7億人嚼食檳榔,隨著檳榔的全球化,消費市場還在逐漸擴大,檳榔是僅次于尼古丁、乙醇、咖啡因的全球第四大嗜好品。但傳統檳榔咀嚼嚼檳榔鮮果初時味澀,并有紅水,待吐完了紅水,又生丹津,整個臉都發熱發紅起來,全身馬上就會有一種發熱的感覺,如醉酒一樣。另外咀嚼干果檳榔之后的檳榔殘渣在具有檳榔咀嚼習慣的海南、湖南等地區隨處可見,他所存在衛生、文明及環境等問題,制約了消費、推廣。海南綠檳榔公司南藥研發團隊在侯云德院士的帶領下,應用現代生物及分離去毒純化技術,從鮮檳榔果中提取活性成分檳榔生物素,選擇性的保留了鮮檳榔的有益活性成分,并完成了工業化生產及海南檳榔食品原料的質量標準研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以鮮檳榔的高級萃取物制造出的檳榔糖、檳榔茅臺酒系列,既可讓人們享受到檳榔的獨特作用,又遠離了傳統口嚼檳榔的危害,是一符合現代健康潮流的綠色食品,被譽為檳榔產業的技術革命。
健康 在享受檳榔獨特作用的同時,安全、文明的食用檳榔已日益受到人們關注。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03年提出了咀嚼檳榔安全風險的警示。研究表明,咀嚼檳榔的不安全因素主要與傳統加工方法及檳榔粗纖維有關,過度嚼食檳榔會導致口腔粘膜下纖維性變(OSF),可能引發口腔癌變;嚼食產品內在品質主要是食用口感、食用安全性等,如有害物指標、添加劑的安全性隱患、纖維柔軟度、銷售中的保存性能等。海南綠檳榔產業升級技術極大的規避了傳統檳榔制法及咀嚼鮮、干果對健康帶來的危害,將使這一傳統的檳榔咀嚼習俗得以健康的延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