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海南省科技廳“開展檳榔產業升級技術與安全性研究項目”的指示,在中國藥理學會指導下,2015年12月11日至14日,由河南省藥理學會、海南綠檳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海南省惠民檳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聯合在萬寧興隆召開“檳榔及南藥藥理研究專家論壇”,藥理學領域的十多位國內知名專家到會,旨在為海南省檳榔產業發展提供智力與技術支持。
會議由中國藥理學會常務理事、河南省藥理學會理事長王慶端主持,中國藥理學會杜冠華理事長對會議的召開給予高度評價,并作了《檳榔應用科學問題探討-IARC資料解讀》的專題報告,權威論述了國際癌癥研究中心(IARC)關于檳榔致癌的相關資料。海南綠檳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海南省惠民檳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許啟泰教授作了《檳榔產業升級技術與安全性研究》專題報告。中國藥理學會心血管藥理專業委員馮國清教授作了《南藥巴戟天的開發研究報告》。會議就利用中國藥理學會專家技術資源,做好“海南檳榔產業升級技術與安全性研究”,助力海南檳榔及南藥新型產業化發展形成共識。
一、“檳榔是一級致癌物”是一種誤讀
2013年國內主流媒體報道IARC認定檳榔為一級致癌物,并對海南及整個檳榔產業沖擊極大,海南230萬榔農損失慘重。
我國權威學術機構“中國藥理學會”經過審慎研究認為,世界衛生組織(WHO)所屬的IARC從未對任何人類癌癥做過系統的科學研究,僅從1971年起組織專家組收集和評價世界各國有關化學物質對人類致癌危險性的資料,編輯出版《IARC關于化學物質致人類癌癥危險性評價專題論文集》,自1987年專題論文集改名為《IARC關于致人類癌癥危險性評價專題論文集》。該論文集并非權威性科學刊物,僅為廣泛的、一般性認識的及提示性的報告/調查分析。該論文集在2003年8月7日特別刊物第85卷中將搜集到的檳榔為致癌物文章發布,文章中根本沒有一級致癌物內容。在IARC論文集中,與人類生活相關的包括飲水、茶葉、咖啡、檸檬、消毒劑、紅肉等等,均為致癌物質,未被列入致癌的物質不多。況且,該組織從未單獨發布檳榔致癌信息,而是10年后商業利益者對檳榔的惡意炒作。但是傳統檳榔加工方法將不安全成分的混入及檳榔粗纖維對口腔的刺激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二、舉藥理學會之力,助力海南檳榔及南藥研究
一是積極參與海南省科技廳關于《檳榔升級技術研究及應用》研究工作,組織編制相關基礎性科學研究計劃。二是發揮藥理學科技實力、聚集與輻射能力,科學、系統、統籌計劃與組織,扎扎實實做好檳榔研究。三是開展海南咀嚼檳榔人群口腔癌的流行病學現狀調查,對咀嚼檳榔人群口腔癌的發病率狀況、嚼檳榔與不嚼檳榔人群口腔癌發病率有無差異,海南人口腔癌患病的危險因素等預期效果調查。四是檳榔對預防老年性癡呆有明顯作用,在海南咀嚼檳榔的地區開展老年癡呆流行病學調查。五是積極爭取將檳榔研究列為國家重大專項,開展檳榔產業升級技術與安全性研究,推進海南檳榔產業轉型升級,促進檳榔產業健康發展。
三、產學研結合,推動檳榔及南藥產業化
一是啟動產學研工作機制,盡快形成推進效應;二是發揮“綠檳榔”的中試與成果轉化平臺作用,盡快推進檳榔創新產品形成產能,并形成其它南藥產業化的聚集與輻射效應;三是將藥理學會檳榔及南藥科研成果快速轉化,形成對海南經濟發展的助力效應。
四、設立中國藥理學會檳榔研究基金
海南檳榔的基礎研究薄弱,檳榔的系統研究不深入,應利用國內的科技資源進行檳榔研究。由海南與中國藥理學會合作,設立檳榔研究基金,擬定研究課題后,面向全國高校及科研院所招標,中國藥理學會組織專家審評、考核、驗收。讓更多的科研人員投入到檳榔研究中去,為海南經濟發展服務。
分享到: